一学二见三担当,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学雷锋正当时
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志愿服务是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乌审旗红十字会坚定跟随党的方针路线,精准定位、靶向发力,用好“一学二见三担当”工作法,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学理论、树典型,在常学常新中践行为民服务
乌审旗红十字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党建”带“红建”深度融合,让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在服务党政大局、满足人道需求、保护生命健康、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乌审旗红十字会以“红心向党 博爱为民”志愿服务为主题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雷锋精神主题观影、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独居老人关心关怀、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红十字精神校园传播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努力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成风化人的璀璨光芒。
学雷锋|我们在行动
长期以来,乌审旗红十字会倡导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一批红十字志愿者身体力行用志愿服务奉献精神润泽乌审大地。王洋,乌审旗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去年五四期间荣获首届“乌审旗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他十年坚持公益,陆续参加无偿献血近十次,用一颗初心坚持着不凡之举,是广大青年身边的好榜样。方秀兰,“内蒙古自治区疫情防控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殊荣的获得者,是浩勒报吉村红十字“胖大姐巾帼送暖”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力量。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数十名志愿者常年致力于“用行动传递温暖”,每个月的爱心义剪、开学季的热心助学、常态化的村容整治、寒冬里捐衣救助,这些都是她们的“日常操作”。逢年过节,志愿者们还早早地炸麻花、烙馅饼、蒸馒头,为村里老人置办年货,真正做到了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见行动、出成效,在抓细抓实中聚焦主责主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新征程新挑战,乌审旗红十字会立足实际,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各项能力,建立健全专业高效、运转协调的救援机制,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
近年来,通过形式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乌审旗红十字会将日常工作进一步融入到健康乌审、乡村振兴、大病救助、基层社会治理、生命安全教育、助力青少年发展等中心任务,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022年,红十字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护培训50余场次,完成救护员培训5千余人次、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万多人次。赈济救护队、暖心救助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队参加各类救助、慰问志愿服务活动上百次。疫情期间,积极接收爱心企业、人士的“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共372万元,全部按照捐赠意向发放到位;为各单位提供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近2万件。同时,注重在青少年当中传承红十字精神,通过开展“红心向党 博爱为民”小小志愿者学雷锋等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深埋传递友爱与奉献的种子。
担使命、守初心,更加主动自觉当好人道助手
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支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乌审旗红十字会紧跟党走,在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伟大事业中,用行动坚守初心,以实干诠释担当。
乌审旗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法定职责,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工作调度,重点做好“三献三救”工作,关注新时期易受损害或易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救助大病患者千余名,向上千户困难家庭和在校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真正将党和政府的人道关怀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做好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搭上“互联网+ ”快车,依托“多多评”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在市民积分激励管理机制中纳入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社会捐款捐物、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等工作,依靠融媒公共服务的力量,不断简化工作流程,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乌审旗红十字会将继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红十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责任意识,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